您的位置 : 耐看文学网 > 历史 > 极简讽谏攻心篇

更新时间:2020-08-21 17:46:12

极简讽谏攻心篇

极简讽谏攻心篇 周意 著

连载中 周意许绾 神怪小说 科幻小说 未来小说 召唤小说

极简讽谏攻心篇主人公叫周意许绾,由周意非常有名的一本原创作品,已上架奇热联盟。本书以中国古人的谋略智慧行文成篇。全书共分为讽谏篇和攻心篇两大篇章。讽谏篇从“真情劝谏”、“妙喻进谏”、“微言巧谏”、“智激而谏”、“相时劝谏”五部分来论述讽谏的技巧,而攻心篇则从“阐明利害”、“对症下药”、“扰乱其心”、“动之以情”、“不战而屈”、“以德服人”六部分来论述攻心之术。每一篇皆有名言导引,让读者感悟经典;然后讲述故事,娓娓道来;文章最后加以说理,引导读者进行理性思考,对主题谋略内化于心。全书融经典、故事、说理、谋略于一体,是中国谋略智慧的集合体。

精彩章节试读:

或激之勉之,以证其不可行也。或讽之喻之,以示其缪。进而推之,以证其不可行也。谏不宜急而宜缓,言不宜直而宜曲。

——张居正《权谋残卷》

对受谏人应该用激将或者是劝勉,来表达自己的意思。或者讽谏或者比喻,来说明对方的谬误。按照对方的思路推断下去,来证实对方的举动不可行。劝谏,不宜操之过急而应该缓和一些,言语不能太过直白而最好委婉说出。

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刘向在《新序》中记录了一个故事:

魏王想建造一座高台,取名“中天台”,意为直插云天的高台。当他把这个命令布置下去以后,很多大臣都极力劝谏,让他不要建造这个中天台,劳民伤财,有损国力。为了避免大臣们一个接一个来劝谏,他就下命令说,如果还有谁要来劝阻他,就把他杀了。这一下,大臣们都犯难了,不劝阻吧,对国家实在无益;劝阻吧,魏王又丝毫听不进自己的话,还要杀了自己。

魏国大夫许绾得知此事后,立刻就命人备好一把铁锹,然后带着铁锹去王宫见魏王。

当许绾来到魏王面前时,魏王还以为他又想要劝阻自己,于是怒气冲冲地看着许绾。可谁知许绾丝毫不提不要建造高台的事情,反而拿着那把铁锹对魏王说:“大王,听说您准备要建造中天台,我作为臣子,非常乐意能够为您出一份微薄之力。”

魏王见许绾不但不反对此事,而且愿意出力,十分高兴,便问他有何高见。许绾说:“我听说,天和地之间相隔一万五千里,现在大王您要建造一个半天高的台,那肯定就要建七千五百里。要建好这么高的台,光台脚肯定就得要占地八千里,因为没有这么大的台基,根本没办法确保台的稳固。但是,现在魏国所有的国土加起来还不够做台址。要是大王您坚持一定要建造的话,那么就应该要先出兵攻打邻国,把他们的土地都占过来。如果面积还不够的话,那么就只好派军队去攻打远方的国家了。还有,如果要圈出八千里地来做台址,还要考虑建造这个台的工人住处的土地,存放粮食、木材的地方,再往远处想,还必须要有更宽阔的土地来种植粮食,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工人有粮可吃。大王,您只有做好了以上这些准备,才可以大胆放心地召集工人开工啊!”

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”魏王听了许绾的话,知道他这是在提醒自己,要建造这个中天台,国力难以承担,是不现实的;如果硬要实行的话,只会损害国家的利益,于是,他只好作罢。

许绾正是首先表明自己愿意支持魏王建造中天台,然后以“尧舜建诸侯”的典故,暗示建台的弊端;以建台的规模之大明赞魏王,实则暗贬耗费土木、劳民伤财之甚。在劝说中,许绾站在魏王的角度为他分析其中的利弊,循循善诱,以理服人,使魏王了解到筑台是不可实现的,就这样,许绾机智地阻止了魏王的建台行动,使魏国的财力免遭耗费,使百姓免受劳役之苦。

猜你喜欢

  1. 神怪小说
  2. 科幻小说
  3. 未来小说
  4. 召唤小说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200

扫一扫二维码 或者

关注微信公众号侠盗文学

回复极简讽谏攻心篇或者回复书号6581 阅读全文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