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耐看文学网!

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首页 > 小说 > 极简儒 > 第二十章不悱不发

第二十章不悱不发

李馥旻2020-08-21 17:46:14

在对学生的教育中,古人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的能力。在探讨学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求学者各抒己见,引导者适时地启发教学,起到鼓励或者纠正的作用,求学者在启发下进行反复的思考和验证,最终得出结论,这就是“不悱不发”。这种激发学生求知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,一般认为是孔子首创。

《论语·述而》有云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“愤”,就是苦苦冥想,想要寻求答案而又未能想通;“悱”就是想要发言表达见解却不知道要如何表达;“启”和“发”就是指老师的指导和启发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老师发现学生苦思冥想却得不到答案,就先不要启发他,等学生自己想明白;老师发现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却说不出来,也不要替他说出来,等他继续思考,直到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为止。如果老师列举了一个例子给学生思考,发现学生似懂非懂,不能举一反三,就要适时地停止自己的讲解,不要帮学生举一反三,而是等他们自己领会其中的道理。

孔子“不悱不发”的教学方法,很值得我们借鉴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,时任总理的温家宝特意探望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。对于这些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学生,温家宝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,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发式教学。温家宝也很赞同孔子的观点,还特意强调,启发式教学理念是孔子最早提出来的,比西方人认为的启发式教学之父——苏格拉底还早。

可见,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的理念是现代教育的方向,是教育的希望。相比填鸭式的老旧教学方式,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,让青少年主动自觉地探求真理,开发智力,提出新颖的观点。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于创新,创新的观念要想深入人心,就必须从小孩教起,从举一反三教起。温家宝深谙这个道理。

所谓“不悱不发”“举一反三”,就是要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,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。孟子强调“引而不发”。只有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,才不会扼杀学生的聪明才智。不仅如此,孟子还说:“尽信《书》,则不如无《书》。”孔子在评价学生颜回时还说:“颜回这个人,我说什么他听什么,从来都没有疑虑,真是愚蠢极了。不过看他平时的作为却是把我教他的东西运用到了实处,也不失为一个聪明人。”孟子和孔子的观点很明了,学习要运用到实处,能举一反三,才能说是真的掌握了知识。如果不能落实到实处,还不如不学习书本知识。

“不悱不发”不仅针对教学领域,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。学海无涯,无论是青少年学生,还是社会工作者,还是耄耋老人,应该做到心中有疑问,而不是一味地相信书本,相信权威。无论何时何地,一个人都必须具备思考和判断的能力。朱熹说得好:“读书无疑者,须教有疑,有疑者却要无疑,到这里方是长进。”心存疑问,并坚定信念找出答案,最终达到没有疑惑的状态,这才是人的进步之处。

小说《极简儒》 第二十章不悱不发 试读结束。

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

评论

上一章 | 章节目录 | 下一章

章节 X

第一章孔子问礼 第二章八音克谐的“乐” 第三章子张问仁 第四章正心诚意 第五章入孝出悌 第六章忠恕 第七章中庸 第八章天命 第九章五行 第十章五伦 第十一章四维 第十二章人治 第十三章君子三道 第十四章“和而不同”与“同而不和” 第十五章内圣外王 第十六章安贫乐道 第十七章民无信不立 第十八章蒙以养正 第十九章有教无类 第二十章不悱不发

设置X

保存取消

手机阅读X

手机扫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