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小说尽在耐看文学网!

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首页 > 小说 > 极简道 > 第十七章 大道废仁义出:许由避开施行仁义的尧

第十七章 大道废仁义出:许由避开施行仁义的尧

王婷2020-08-21 17:46:13

大道废,有仁义;智慧出,有大伪。六亲不和,有孝慈;国家昏乱,有忠臣。

——《老子》

老子的辩证思想是著名的,他提出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也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也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较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”事物都是在相对立中存在的,所以表面上看上去美好的事,其背后也必定隐藏着不好的事。这种对立统一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抛弃了大道,就有人提倡仁义;出现了智慧,虚伪也随之产生。家庭不和,就有人提倡孝慈;国家动乱,就有忠臣出现。

从前,许由想要避开尧,啮缺问许由为什么,许由说:“尧一天到晚施行仁义,看来不过多久他就要被天下所耻笑了,不仅如此,估计后世的人大概也会互相残杀了。其实百姓很容易召集,你只要爱他,他就亲近你;你有利给他他就归顺;称赞他他就会努力做事,要是强迫他做不愿意做的事,他们就会离开。能够忘掉仁义的人少,以仁义求利益的人多。因此一旦有了仁义,虚伪就产生了。仁义也会沦为伪善之人的工具。一个人想要把治理天下得整齐划一,首先受到伤害的是百姓。尧只知道贤人有利于天下,不知道贤人有害于天下啊。”

以上是许由对尧的批评,也是庄子对仁义的批评,仁义既有利于天下,也有害于天下,而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它好的一面。

尧把天下传给舜,舜把天下传给禹,天下到了禹的手里又是什么样子呢?《庄子·天地》中写道:禹治理天下时,尧时期的诸侯伯成子高就辞去了诸侯一职,回乡下种田。一天,禹去看他,他正忙着在田里做事,于是禹俯下身去问他说:“从前尧治理天下的时候,你贵为诸侯,后来尧把天下让给舜,舜又把天下让给我,而你却辞去诸侯回家种田。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?”

伯成子高回答说:“从前尧治理天下的时候,没有奖赏,百姓自然向善,不施行罚,百姓自然避恶。现在你大行奖赏和刑罚,百姓不但不向善,反而越来越失本性。这是大道衰退,刑罚实施的先兆啊。天下就要乱了,你还是走吧!不要耽误我种田。”说完再也不看禹,就自顾自地耕作起来。

由此看来,在道家眼中,天下正在一步步地失去大道。世风日下,人们正在一步步地偏离本性。而人与人相食,大施刑罚这些预言在后来也确实得到了证实。可是,天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?这到底是统治者的过错,还是人们自己的迷失呢?老子和庄子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,他们只是希望能回到原始的纯朴世界,在那个世界,大家生活恬淡,无所作为,人与人单纯地交往,与自然和谐地相处。我们也何尝不向往那样一个世界呢?只不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。

小说《极简道》 第十七章 大道废仁义出:许由避开施行仁义的尧 试读结束。

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

评论

上一章 | 章节目录 | 下一章

章节 X

第一章 道不可言——齐桓公读的书是“糟粕” 第二章 道无处不在——你存在那深深的粪便里 第三章 道是天、地、人效法的对象——窦婴在十二月最后一天被问斩 第四章 大巧若拙——九方堙公母不分 第五章 知人者智——魏美人变无鼻女 第六章 自知者明——杨修因鸡架子丧命 第七章 知装不知——“曾偶然”必中状元 第八章 不知有之——明王之治 第九章 功遂身退:范蠡急流勇退 第十章 宠辱不惊:白隐应对宠辱——“是这样吗” 第十一章 不慕名利:宁与好友绝交而不做官的嵇康 第十二章 身与货孰多:“舍生取利”的无赖 第十三章 不贵难得之货:刘隐士送袍 第十四章 不尚贤:别有心机的隐居 第十五章 至仁无亲:虎狼也仁 第十六章 绝仁弃义:盗亦有道 第十七章 大道废仁义出:许由避开施行仁义的尧 第十八章 仁义失而有礼:行脚僧教童子“礼”被赶出庙门 第十九章 善与恶相互依存:大弟子与二弟子的遭遇 第二十章 上善若水:我不与人争

设置X

保存取消

手机阅读X

手机扫码阅读